耶穌那個時代 歷史背景 耶穌的年代大約在公元前4年至公元30年,處於羅馬帝國的統治下,巴勒斯坦地區是帝國的一部分。當時猶太人被羅馬總督和地方統治者如希律家族統治,政治壓迫與經濟剝削嚴重,導致民族復國的渴望高漲。宗教方面,猶太教的三大主要派別——法利賽人、撒都該人和愛色尼派——各自影響著民眾的信仰與生活。猶太人期待一位彌賽亞來拯救他們,推翻羅馬統治,恢復大衛王國的榮耀。這時期的社會結構分明,富人與窮人、猶太人與外邦人之間的差距明顯。聖殿位於耶路撒冷,是宗教與文化的中心,但祭司階層與羅馬政權的合作引發部分猶太人的不滿。耶穌的教導挑戰了宗教權威和社會不公,祂的信息超越民族界限,主張愛與悔改,為當時的人們帶來希望,也因此引發宗教和政治領袖的敵視。更多看這裡。 地理環境 耶穌生活的年代,其地理環境以巴勒斯坦地區為中心,位於地中海東岸,連接歐洲、亞洲和非洲,是古代世界的重要交通要道。地區主要分為三部分:北部的加利利、中部的撒瑪利亞和南部的猶太地。加利利地區山丘起伏,氣候溫和,靠近加利利海(實際上是一個淡水湖),以農業和漁業為主。耶穌的事工多集中於此,如拿撒勒和迦百農。撒瑪利亞地區位於中部,多山地,是撒瑪利亞人居住的地方,他們與猶太人宗教分歧深重。猶太地區包括耶路撒冷,是宗教和政治中心,有乾燥的猶太曠野和死海。此地地形崎嶇,猶太人重視聖殿的崇拜。整體地區資源有限,但地理位置重要,商旅頻繁,耶穌的足跡遍布這些地方,祂的教導與比喻常取材於當地的農業、漁業和地形特徵,深入人心。更多看這裡。 人物介紹 耶穌的年代人物眾多,涵蓋宗教、政治與社會各層面。他們的行動構成了耶穌事工的重要背景。宗教領袖有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,前者強調律法,後者掌控聖殿權力,兩者對耶穌教導的革新充滿敵意。大祭司該亞法策劃耶穌的審判,宗教精英往往因耶穌挑戰他們的權威而反對祂。政治人物如羅馬總督彼拉多,雖不認為耶穌有罪,但屈從民眾壓力將祂釘十字架。希律安提帕處決了施洗約翰,後在耶穌受審時嘲弄祂。耶穌的門徒包括彼得、約翰、雅各等12使徒,他們見證並傳揚耶穌的信息。施洗約翰為耶穌開路,呼籲悔改。此外,抹大拉的馬利亞等婦女忠心跟隨耶穌,見證復活。這些人物的信仰、選擇與行動,共同鋪展了福音故事的情節。更多看這裡。 歷史背景 地理環境 人物介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