希律王

希律王(Herod the Great)的身世背景

 希律大帝(Herod the Great,約前73年—前4年)並非純猶太人,而是出身於以東(Edom),這是一個與猶太人關係密切但又有矛盾的民族。

  • 父親:安提帕特(Antipater the Idumaean)
    安提帕特是以東(或稱以杜米亞,Idumea)人,在猶太地區擁有強大的政治影響力。他曾支持羅馬在猶太地區的勢力,因此與羅馬人關係良好。
  • 母親:庫普羅斯(Cypros)
    來自阿拉伯納巴泰王國(Nabataean Kingdom),這使希律擁有阿拉伯和以東血統。

希律的家族因與羅馬結盟,在猶太政治中獲得了權力,父親安提帕特甚至成為猶太地區的攝政,影響力巨大。

希律如何成為「希律王」?

希律的崛起主要依靠羅馬的支持,以下是他的奪權過程:

  1. 羅馬的支持(前47年)
  • 安提帕特利用與羅馬的良好關係,使希律在前47年獲得**加利利總督(Governor of Galilee)**的職位。
  • 希律展示了他的殘酷與高效,迅速鎮壓當地的強盜與叛亂,獲得羅馬人的信任。
  1. 內戰與奪權(前40年—前37年)
  • 前40年,帕提亞帝國(Parthian Empire)入侵猶太地區,支持哈斯蒙尼王朝的安提柯二世(Antigonus II Mattathias)奪取王位,趕走了希律。
  • 希律逃往羅馬,成功說服羅馬元老院支持他。羅馬人冊封他為「猶太王(King of Judea)」,並賦予他軍事力量。
  • 前37年,希律在羅馬的幫助下擊敗安提柯,成功奪回耶路撒冷,正式成為猶太王。

希律王的統治與特點

  1. 絕對忠於羅馬
    • 希律的王位完全依賴羅馬,因此他極力討好奧古斯都(Augustus)。
    • 他不斷推動羅馬化建設,如興建凱撒利亞港(Caesarea Maritima)
  2. 奢華與暴政並存
    • 他擴建耶路撒冷聖殿,這就是新約時期的「第二聖殿」,試圖贏得猶太人的支持。
    • 然而,他對權力極度不信任,甚至殺死自己的妻子與兒子們,因為懷疑他們可能奪權。
  3. 與耶穌誕生的關聯
    • 馬太福音記載,當東方博士來尋找「猶太人的王」時,希律感到威脅,最終下令屠殺伯利恆所有兩歲以下的男嬰(「嬰兒屠殺」事件,Massacre of the Innocents)。

結論

希律王的崛起並非因為猶太人的擁護,而是靠著羅馬的軍事與政治支持奪取王位。他的統治雖然帶來繁榮與建設,但也因殘酷手段與對羅馬的忠誠而受到猶太人的反感。他的死後,王國被分裂,導致後來羅馬直接統治猶太地區,並間接影響了新約時期的宗教與政治局勢。

希律王國的歷史與地理範圍

 希律王國(Herodian Kingdom)是羅馬帝國的附庸國,主要位於今日的以色列、巴勒斯坦、約旦和敘利亞部分地區。這個王國由希律大帝(Herod the Great,約前37年—前4年在位)統治,並由羅馬元老院正式冊封為「猶太王」。他的統治標誌著猶太地區的一段相對穩定但高度羅馬化的時期。

希律王國的領土大致包括:

  • 猶太地區(Judea):耶路撒冷是政治與宗教中心
  • 撒馬利亞(Samaria):猶太人與撒馬利亞人關係緊張
  • 加利利(Galilee):耶穌後來主要傳教的地方
  • 彼利亞(Perea):位於約旦河東岸
  • 敘利亞部分地區:如德卡波利(Decapolis),主要是希臘化城市

與羅馬帝國的關係

希律大帝是羅馬的忠實盟友,通過支持馬克·安東尼(Mark Antony)和後來的奧古斯都(Augustus),獲得了統治權。他在國內進行了許多羅馬化建設,如擴建耶路撒冷聖殿(即第二聖殿)和建造凱撒利亞港(Caesarea Maritima)。

然而,希律死後,他的王國被分裂給他的兒子們:

  1. 希律亞基老(Herod Archelaus):統治猶太、撒馬利亞和以杜米亞,但因治理無方,約公元6年被羅馬廢黜,該地區改由羅馬直接統治(猶太行省)。
  2. 希律安提帕(Herod Antipas):統治加利利和彼利亞,與耶穌事蹟關聯最深。
  3. 希律腓力二世(Herod Philip II):統治北方地區,如巴塔尼亞(Batania)和高蘭(Golan)。

對耶穌傳教的影響

  1. 羅馬的直接統治
    • 羅馬在猶太行省派駐總督,如本丟彼拉多(Pontius Pilate),負責管理猶太人事務,這也是後來耶穌被審判的關鍵人物。
    • 羅馬的統治引發猶太人的民族主義情緒,例如激進的奮銳黨(Zealots),耶穌的部分追隨者也受到這種情緒影響。
  2. 希律安提帕的影響
    • 希律安提帕統治加利利,是耶穌主要活動的地區。
    • 他下令處決施洗約翰(John the Baptist),顯示了當時宗教與政治的衝突。
    • 耶穌曾被彼拉多送到希律安提帕面前審問,但後者未作決定,將其送回彼拉多。
  3. 多文化環境影響福音傳播
    • 希律王國內有大量希臘化城市,如德卡波利,這促使基督教後來向非猶太世界傳播。
    • 羅馬的交通建設(如道路、港口)也幫助使徒保羅等人在第一世紀將基督教傳到更遠的地方。

總結

希律王國是羅馬的附庸國,希律大帝的統治帶來了猶太地區的羅馬化與希臘化,影響了當地宗教與政治局勢。希律家族的分裂統治,使得耶穌的傳教活動面臨不同統治者的壓力,而羅馬帝國的統治則最終導致耶穌被處決。但羅馬的文化與基礎設施,反而為基督教的傳播提供了機會,使其成為後來影響深遠的宗教。

不同的希律王

  • Herod the Great(大希律,耶穌誕生時的希律王)
  • Herod Antipas(希律·安提帕,參與耶穌受審的希律王)
  • Herod Agrippa I(希律·亞基帕一世,使徒雅各殉道時的希律王)
  • Herod Agrippa II(希律·亞基帕二世,與保羅對話的希律王)